屏山位于市區北端,其山加屏,拱衛州城,因而得名。海拔62米,面積50公頃。又名平山,俗稱樣樓山。據史書載:漢代閩越王無諸曾于前麓建“冶城”故又稱“越山”、“越王山”。至今市內屏山之麓華大路一帶,遺留下越王時期的古跡甚多,雖時代滄桑,猶依稀可尋。
山之北面亦名“龍腰山”。后梁開平二年(908年),閩王王審知筑南北“夾城”,將屏山南段圍人城內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,附馬王恭重筑福州府城, 造樣樓于山巔,作為四城建樓樣板。后更名鎮海樓,登樓可遠瞰閩江口五虎山,與杭州吳山、廣州越秀山的鎮海樓齊名。民國時,毀于火。1945年改建為林森紀念堂,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間拆廢。
山南麓是冶山,有 歐冶池,唐刺史裴次元在山南辟球場,當時有望京山、觀海亭、玉泉池等29個勝跡。西麓叫馬牧山。南麓有越王飲馬池、琴石、金雞井。山顛有環峰亭、絕學寮、 勝會亭、翠濤亭等。古時山麓遍種桃花,每當早春二月,一望如錦。今皆廢圮,僅存苔泉、華林寺大殿。民國時期,軍閥混戰,山上又遭破壞,屏山已成為荒山坡。
1950年后,曾幾次在山上大修綠化,80年代后整個屏山已郁郁蔥蔥,山的南麓是省府所在地。山上原有樓一座,屹立山頂,名“鎮海樓”。可望見閩江口浩 瀚江水,惜毀于火。樓前有七星缸,用石雕琢而成,排列如北斗七星,據傳缸中積水,經年不涸。山的周圍有冶山、歐冶山、華林寺大殿等景觀。其中華林寺大殿創建于宋乾德二年(公元964年),是我國江南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筑之一,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景區票價:
景區特色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