廈門大橋始建于1987年10月1日,1991年4月主體工程竣工,同年5月試通車,總投資1.56億元人民幣。廈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,由高崎引道、跨海主橋和集美立交三部分組成。直通式集美立交橋由七座匝道橋組成,分三主道:杏林、灌口(324國道)、同安(翔安)。廈門大橋南側,建有橋頭公園。橋北側則有集美大學,華僑大學。
大橋全長6695.01米,主橋長2070米,橋面寬23.5米,設雙向四車道,車道凈寬19米,兩側人行道各寬1.5米。結構為46孔、45米等跨截面預應力連續箱梁。主體竣工通車后,日通行能力達到2.5萬輛次,使由于車輛多、海堤路況差造成的進出廈門島難的問題得到極大改善,使廈門經濟特區實現了真正的騰飛,使廈門市與島外各區、省內各地區及與臨近廣東省之間的聯系大大加強,進一步增強了廈門特區發展的潛力。
中共中央總書記、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**親筆題寫“廈門大橋”四個大字,并于1991年12月19日親自為廈門大橋正式通車剪彩。
景區票價:
高崎至集美
景區特色: